太空世紀的台灣
不吐不快 - 同修的文章感言
作者 Leo | 禪定   
2010-06-24

{英文原文撰於2009年七月二十號,以紀念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四十週年。}

四十年前的今天、七月二十號、當阿姆斯壯踏出了一小步」,實際上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而這一小步的正面影響力將大大擴展。 於我們地球人」登陸月球四十週年,我將以個人的觀察來慶祝這個特別的日子。 並將個人的觀察與預言連結於台灣在太空世紀裡可扮演的角色。

太空科技進展之神速令人屏息,尤其考慮已有數十年沒有成功登陸月球的案例。 而出乎意料的、當排除美、俄在外的世界列強 (包括中、印、英、法、伊朗、以色列) 終於擄獲賦予能力的科技且積極的投入太空計劃以展現傲人的國力時,由政府花費的太空計畫以步上被淘汰之路。 私人太空拓荒者已浮現。 Virgin Galactic 公司的二十萬美元亞軌道行程兩年後將上市 [1]XCOR 公司的九萬五千美元行程將馬上跟進 [2]Bigelow Aerospace 公司將出售商用太空站,以成為美國太空總署外派業務的重要承包商 (特別於2016年後太空總署將脫軌」國際太空站 [3] 以節省成本) 與服務民營企業的研發工作。

我已公開的預言石油每桶十萬美元。 致於是否成真、其重要性小於超高油價對社會與科技的衝擊。 當無可避免亦無法想像的高油價來臨時,另類能源的研發 – 包括核融合研發必然激增。 此後、距離可使用之核融合能源不遠矣。 對於太空航行與開發外星球殖民地而言,核融合能源科技將賦予最大的能力。 我已能想像未來的「太空東印度公司」 [4]。 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七月十八號電視上的特別報導 Next Giant Leap?” 為例: 此節目指出、理論上、如果全世界全力以赴的合作,人類必能在2020年登陸火星。 此理論引申似乎隱藏著缺乏核融合能源科技突破的假設。 想想發明核融合能源將對太空航行帶來多大的進展!

再談談杜拉克。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十年前呈提出兩個自相矛盾的觀察。 他指出大多數國家的政府最終將破產或慢慢凋萎於龐大的社會福利開銷,因為現在世上大多數的國家均採取凱因斯的經濟政策、即支出大於稅收 [5]。 而另一方面、他亦察覺、雖然許多專家談論「國家」理念的落伍與結束;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國家」、即成功獲得主權獨立之族群、的數量有增無減。 將這兩個觀察結合,我們可推斷各國政府最終還是會消失,進而替「地球村」的來臨鋪路。 國家數量增加的現象顯示這世界、尤其是幅源廣闊和族群繁雜的國家、將逐漸分裂、分離。 隨著交通和通訊下部構造的發達,這些經分裂、分離所產生的新小國家 – 自然極具社區與部落的特色 – 即可簡易的參與身體和虛擬互動。 所以、這些經分裂後帶社區性質的小國家、雖繁雜、亦可能「同步而行」而像一個大的地球村。 各國社福的破產將加速小國形成的趨勢。 小國因社區型同文同種和「小」的特質,從政策與社福角度,較易於管理。 故、其國政治人物與居民的財政負擔亦縮減。 傑佛遜 [6] 精簡政府共和主義的夢想終將於分裂世界個大國後而成真。

在許多小國與擁有太空大船隊和月球與火星殖民地的超大型「太空東印度公司」並存的世界裡,國際地源政治與經濟生態將更動至今日無可辨別之境。 甚至今天,世界百大經濟實體中已有51個是跨國企業「國家」填補剩下49。 於太空世紀裡、人類將見證既強又大的巨型公司,其影響力遠大於如美國的超級強權。 跨國企業將讓步於「跨星球企業」。

在超級強權 (如還存活著) 之權力與影響力均次於跨星球企業的時代裡,台灣人民與政務官所選擇扮演的角色對台灣的世世代代以致於全人類均有重大的影響。 台灣確實擁有創造第三個經濟奇蹟的潛力。 第一次是六零與七零年代的台灣工業化將其轉化為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經濟。 在九零年代的資訊革命,這世界見證了台積電聯電成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 兩次台灣經濟奇蹟有相同的主題: 台灣提供予跨國企業具有附加價值的製造業服務。 此島國上眾多美國與其他西方或先進國家所訓練的工程師,幾乎遍及各個類屬應用科學的領域。 雖然台灣的工資高於中國和印度,但台籍工程師與科學家的「平均素質」可能優於金鑽四國。 外加較上軌道的司法與仲裁體系,將台灣鞏固在「新興高科技附加價值製造業者」的位置。 這就是為何台灣能隨著九零年代的資訊科技風潮趨炎附勢,而成為美國矽谷的製造基地。 當核融合與太空航行成為太空世紀的「新興高科技」時,台灣共和國應當爭取新的機會 – 也值得賜予新機會 – 供給具附加價值的製造業予跨星球公司。


[1] Virgin Galactic 為維珍集團之子公司。 請參考維基「理察布蘭森」「維珍集團」。 亦參考 2010年富比士世界億萬富豪排行榜212、 布蘭森。

[2] Virgin Galactic XCOR 分別為英、美公司,故亦是兩國的競賽。

[3] 脫軌」即脫離軌道後,地心引力將其太空站拉近地球以掉落海洋、即報廢。

[4] 請參考維基「荷蘭東印度公司」: “1669年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擁有超過150艘商船、40艘戰艦、五萬名員工、與一萬名傭兵的軍隊1805年的特拉法加海戰英國只有27艘戰艦,而法西聯軍只有33艘戰艦。

[5] 為了刺激經濟。

[6] 請參考維基「湯瑪斯傑佛遜」、美國第三任總統。


DISCLOSURE: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article should not be misconstrued as an offer to buy or sell securities. Always consult a professional advisor before making an investment. The author holds no positions in any aerospace or tech stocks. I am 100% long in oil and energy stocks.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