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想像國土與想像共同體(下)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祈夫潤博士 譯者/極光電子報翻譯組   
2010-06-24

JeromeF.KeatingPh.D.
譯者/極光電子報翻譯組(註)

黑格爾辯證法對身份認同和想像共同體的作用

當一個殖民國家要處理想像的國土,而且要將自己的想像共同體強加在那個國土/殖民地時,就會發展出黑格爾的自然辯證法則。殖民者強加他想像共同體的意識,而已經擁有自己想像共同體意識的被殖民者(即便是潛意識而已),他們的抗拒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結果會是一種不同或混合的身份認同。人們可以問,為什麼當代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人要關注這個追溯到荷蘭、西班牙、鄭成功、以及後來滿清時期持續不斷的進程?它的重要性在於這種辯證從一開始就已經不斷出現了。這是台灣持續歷史中的主要部分,從此部分形成了台灣人獨特的認同涵義。台灣認同的根源和未來的想像共同體,是辯證的持續抗拒和發展的結果。就是了解這一辯證的實現及其涵蓋的經濟功能,台灣人開始看到自己歷史的範圍和獨特性,看到為何他們的歷史不是中國的歷史,以及中國的歷史為何不是台灣的歷史。

到了1644年荷蘭人驅逐了西班牙人之後,發生在中國的其他事件影響到台灣。滿清帝國擴展疆域並接管了中國。當他們一省又一省的攻佔征服,保皇派的鄭成功試圖在福建建立其反抗勢力。他的軍隊甚至企圖圍攻南京(1659年)。鄭成功在海上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統帥,但在陸地上他失敗了,後來退守廈門。因為眼看情勢不對,他要找一個避難的地方。雖然華人在馬尼拉有一個強大的社區團體,但是鄭成功選擇到台灣。他的到來不同於荷蘭和西班牙人的殖民:他們是來改善他們想要的經濟利益,而他的抵達主要是為求生存。經過9個月的圍困熱蘭遮城,荷蘭人被迫離開台灣(1662年)。實現這一目標之後,鄭成功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在他希望重新奪回中國的同時,要如何支持大量湧入的軍隊和追隨者。在這一點上,他繼續使用荷蘭人的農業系統,並用他們所設立的稅收制度。因此,他很快就發現自己跟荷蘭人一樣不受歡迎。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去世了,他的兒子鄭經繼承他要養活2萬5千名以上的部隊的問題。為了發展經濟,鄭經試圖回到過去荷蘭人已經建立的貿易制度。他還帶來了更多明代忠誠難民來增編他在台灣的部隊。

在此同時,急於和中國發展貿易的英國人也登場了。為了避開葡萄牙統治的澳門,英國人曾試圖要幫助鄭經的勢力。他們在台灣建立了貿易商行(1670年),並開始與鄭經在廈門的部隊進行交易,當然他們希望鄭經能夠挺得住抵抗滿清。英國並不把台灣看成渴望國土,台灣只被視為他們對中國貿易戰略的一部分。Shepherd的書有提到這一點(第四章),但Morse的《東印度公司對中國貿易的編年史(1635年至1834年)》提供台灣對英國的定位的內容更詳細。令英國人失望的是,他們選錯了支持的對象。鄭經的部隊被隔離在台灣,而且後來還投降滿清。在同一期間,荷蘭人為了回報,還協助滿清在廈門附近的海上打敗鄭經的船隊。他們再度佔領基隆,並捍衛基隆,不使鄭經軍隊攻進。「(英國)在廈門的貿易商行門可羅雀,而台灣的貿易商行又恢復生機;但當時在台灣的商行的主要業務是行賄施琅(根據Sego和Secoe的記錄)和他的軍官,為要抵抗苛捐雜稅的滿族士兵,妄圖討回未償還債務,並尋求滿清官員准許撤銷商行。」(Morse,頁48-49)。

清代滿族在台灣戰勝了明代之後,英國發現清朝的總督施琅訂的關稅太高,他們被迫回頭透過在澳門的葡萄牙人和中國交易。1840年代多年以後,英國克服葡萄牙壟斷影響的問題,藉由進口鴉片到中國,而引發鴉片戰爭。這給他們理由建立自己在香港的地位,使香港成為他們的渴望領土和重要的殖民地。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英國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台灣,訂立條約開放通商港口,台灣茶葉成為搶手的物品。英國後來回到台灣,1860年在那裡建立了領事舘,可是他們的想象共同体建立在香港,不在台灣。

17世紀後期,台灣已失去了荷蘭渴望國土的角色。值得安慰的是,荷蘭人持續取道長崎港口城市,進出日本,與亞洲海域進行貿易。他們的立場與在澳門的葡萄牙人相似。荷蘭就這樣繼續維持在日本的優勢,直到1854年海軍上將佩里(AdmiralPerry)和新來的美國人強迫開放日本其他港口。

再回到台灣這主題,戰勝的滿清(1683年)開始遣返忠於明代的遺民。接後200年,清朝駐軍守住台灣西部海岸的主要城市。他們最初的動機只是要防止任何明朝軍隊佔領島嶼作為基地,台灣後來特別發展成為福建省的經濟要地。其後200年,清朝對台灣的態度和意願逐步改變,清朝皇帝終於把台灣看作值得殖民和征服的渴望國土。這在Teng的書中記述甚詳。在19世紀之後,這個變化因日本和其他國家對台灣的野心而加速,但為時已晚。日本於1895年取代滿清成為下一個台灣的佔領者。他們是第一個控制整個台灣島,強行加諸他們的想像共同體在台灣人身上,他們統結合了所有辯證反抗的團體。我在〈黃虎旗〉這篇文章裡面的一個論點(2007年NATSA研討會)就斷定這是本土台灣人的認同和團結共同體的意識發展的起點。台灣的歷史不是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歷史不是台灣的。

日本毫不猶豫的把台灣看成渴望國土,試圖把他們的想像共同體強加在台灣人身上。他們要把台灣建立成模範殖民地。也許Takekeoshi的《日本在福爾摩沙的統治》說得最好「西方國家長期以來認為他們肩上負有殖民全球尚未開發部分,並應把文明利益加與這些居民的責任,但現在我們日本人…希望以一個國家的姿態,參與這偉大而光榮的工作。」(Takekeoshi,頁vii)此時日本渴望台灣,基於經濟優勢,而且為日本參與國際社會時代的來臨,踏出象徵性的一步。戴維森的《福爾摩沙島─過去與現狀》提供很多章節,說明早在1903年台灣就已經提供經濟商品,例如茶葉、樟腦丸、糖、煤、硫、鹽,甚至煙草和有經濟價值的植物到日本。

在此期間,台灣進行辯證抵制,地方自治權和國會代表權的意願增高。諷刺的是,當日本戰敗,新的「殖民勢力」中國國民黨來到台灣,希望強加其想像共同體,台灣在日本國會的代表權終於在1945年實現。然而無論如何,日本的影響確實有其效果。今天,許多台灣老人講日語,和對日語和日本有強烈的依戀。彭明敏在1996年競選總統,他對筆者說,他最精通的語言是日語。李登輝,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喜歡日本眾所周知。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又面臨著外來者更企圖強加想像認同在台灣島上。這種殘餘國家(金門和馬祖)和流亡政府(台灣)的組合,本質上是殖民地性質。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於1945年,但在舊金山條約(1952年)之前,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已經佔領了台灣島。對他們而言,起先是他們的渴望領土,因為台灣可供給蔣介石在中國和共產黨作戰的材料和人力。他們剝光台灣整個島嶼。後來,當他們在1949年輸了國共內戰,除了台灣,他們沒有別的地方去。基於需要,就把台灣當成渴望國土。儘管如此,舊金山條約沒有把台灣讓渡給中華民國。

跟日本人一樣,國民黨軍隊登陸台灣後,將台灣人視為二等公民。他們將其想像的共同體加諸於台灣人身上。在學校禁用台灣話,開始持續灌輸思想教育。然而,相繼而來的侵略者與島上的居民之間的立場辯證持續不斷。今天,在台灣走出那個時代的時候,台灣人必須了解到這個立場辯證最後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掙脫被洗腦所深植的觀念,也就是解脫所謂國民黨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些台灣人仍然同情新近統治他們的獨裁者。台灣在這方面的問題是,她從來沒有完善處理轉型正義的問題,也沒有誠實去評估那些被竊占的國家資產。這是兩個仍須誠實面對的主要問題。

那些不去了解過去歷史的人,必遭歷史重演之禍。時代演變至今,台灣人必須去了解他們的土地怎麼成為外來者渴望經濟與渴望國土地的對象,進而被外來者視為想像國土。對於荷蘭、西班牙與日本而言,因為符合他們心中渴望的經濟利益,台灣成為他們的渴望地域。對於明朝的忠臣及後來的中國國民黨而言,台灣先是一個避難的地方。當他們發現無處可逃之後,才開始激發出發展經濟的憧憬。這對已經不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流亡政府,是個很難接受的事實。這些過去發生的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有了「九六共識」,1996年台灣人在歷史上第一次能自由選自己的總統。台灣人不但可以選舉他們的領導人,也可以發展他們本身的經濟,建立他們本身的想像共同體。國家認同的成立條件是什麼?ErnestRenan將國家簡單定義成一群人想要共同生活的欲望。他們一起生活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一起做了某些重大的事情,並且/或者他們想要一起做更多重大的事情。當台灣人檢視他們的歷史,除了他們持續反抗外來強加的想像共同體之外,其中最重大的一件事就是台灣人共同建立了民主。不管藍綠、福佬、客家、原住民、外省人、本省人,九六共識毫無疑問的是將他們團結在一起。

在建立民主制度後,台灣人必須了解到還有更多重大的事情擺在他們的眼前。他們可以影響並控制他們目前的經濟及生活方式。總統必須反映百姓的要求。如果他沒有將國家帶往百姓所希望的方向時,他可以被換掉。這就是為什麼現在ECFA的議題受到這麽大關注的原因。總統不但忽視了民眾對ECFA透明及討論的要求,更剝奪了民眾公投的權利。

九六共識讓台灣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島國上有了想像共同體的真實感覺。我個人對於馬英九總統一直不放棄那過時的1947年憲法下的幻想,感到不解。這部憲法的意含,指示台灣要統治中國。馬英九在這一方面像已故的蔣介石,懷抱重返中國並贏得國共內戰的夢想。李登輝總統在1991年放棄了這個夢想,但馬英九卻重拾這個夢想。馬英九常使用「中華民族」的字眼,以及提倡用「中國人的智慧」來解決海峽兩岸的問題,他只強調構成台灣想像共同體的一部份。

台灣的命運現正處於重要時刻。在歷史上,台灣的未來及經濟第一次掌握在台灣人民的手裡;可以繼續創造並掌握一個確然無疑的台灣共同體。然而,台灣也必須同時承認,另外一個危險的敵人就在家的門口。台灣是中國渴望獲得的經濟體及國土地。而且,台灣的戰略地位將給中國帶來許多霸權利益,包括成為中國海軍藍海政策需要進入的重要通道。

有很多原因可以說明為什麼中國想要強加他的想像共同體在台灣人身上。一些在台灣的人甚至希望教唆中國完成這個任務。但願台灣人開始了解到他們的島國常常擁有反抗外來政權的辯證立場。台灣的歷史不是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歷史不是台灣的歷史。台灣的恥辱不是中國的恥辱;中國的恥辱不是台灣的恥辱。台灣的目標不是中國的目標;中國的目標也不是台灣的目標。如果台灣人能看清這點,他們就能掌握他們的經濟,對抗任何未來可能的殖民勢力,並能建立他們的共同體。

Works Cited

Anderson,Benedict.ImaginedCommunities,London:Verso,1991.
Brown,MelissaJ.IsTaiwanChinese?LosAngeles:Univ.ofCaliforniaPress,2004.
Campbell,W.M.,FormosaUndertheDutch,Taipei:SMCPublishingInc.,2001
(reprintof1903original)
Corcuff,Stephaneed.MemoriesoftheFuture,ArmonkNewYork:M.E.Sharpe,2002.
Davidson,JamesW.TheIslandofFormosaPastandPresent,Taipei:SMCPublishingInc.,1992.
(reprintof1903original)
DeBeauclair,Inezed.NeglectedFormosa,ChineseMaterialsCenterInc.SanFrancisco,1975
Keating,JeromeF.Taiwan,theSearchforIdentity,Taipei:SMCPublishingInc.,2008.
Mateo,JoseEugenioBorao.TheSpanishExperienceinTaiwan,1626—1642,HongKong
UniversityPress,2009,
Morse,H.B.TheChroniclesoftheEastIndiaCompanyTradingtoChina,1635—1834Vol.I—V.
London:OxfordClarendonPress,1926.
Shepherd,JohnRobert,StatecraftandPoliticalEconomyontheTaiwanFrontier,1600—1800,
Taipei:SMCPublishingInc.2005.
Takekoshi,Yosaburo.JapaneseRuleinFormosa,(trans.GeorgeBraithwaite),Taipei:SMC
PublishingInc.1996.(reprintof1907original).
Teng,EmmaJinhua.Taiwan’sImaginedGeography,Taipei:SMCPublishingInc.,2004.

(譯者《極光電子報》翻譯組成員為藍唯文、洪萱芳、TOTTORO、劉怡君、周宏銘;本文登於http://zen.sandiego.edu:8080/Jerome)

媒抗外電組目前由AURORA《極光》電子報轉載【祈夫潤博士專欄】的文章。
《極光》電子報是由台灣教授協會和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共同出刊,討論有關台灣政經、教育、人文等議題。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及轉寄親朋好友。

Source: TaiwanOnline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