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台灣經濟靠中國 而是中國經濟靠台灣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社論   
2010-06-28

馬政府力主簽署ECFA的最重要論述就是,中國經濟成長快速,台灣不能沒有這個市場,必須與之連結,經濟才能獲得成長的動力,並且污名化台灣在本土政權執政時期為「鎖國」、「邊緣化」。換言之,台灣經濟必須靠中國才有出路。但是檢驗事實,發現根本就是中國經濟靠台灣,不是台灣經濟靠中國,馬政府未釐清因果關係,掌握事實真相,甚至被偏見、意識形態所蒙蔽,不能替台灣經濟發展擬出正確決策,無法發揮台灣的優勢,乃至處處受制於人,仰中國的鼻息。這就是馬政府不簽ECFA不行的主要原因。

中國經濟靠台灣,是不可抹煞的事實,何以馬政府故意扭曲為台灣經濟靠中國?因為真相一旦揭穿,民眾就會全然了解馬政府簽署ECFA,只是一場打著經濟互惠之名,實際暗藏政治統一圖謀的騙局,根本不是為了拯救台灣經濟。何況台灣經濟意圖振興,只能靠自己,向中國討救兵,無異是向鬼拿藥單,自尋死路。

然則,真相何在?根據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童振源最新研究估計,至二○○八年底,台商在中國僱用的就業人口高達一千四百四十三.四一萬人,比台灣整體就業人口數還多。除了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從一九九二年至二○○七年,台商在中國繳納的稅負總額高達一千二百廿二億美元,約台幣三兆九千一百零四億元,佔同期中國財政稅收總額的三.七一%。

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成長係以出口帶動,將世界工廠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台灣自一九九八年至二○○八年,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累計為一千六百六十五.二六億美元,台商出口總額達一兆九千六百五十三億美元,約佔中國同期國際貿易總額的十三.八七%。上述數據仍不包括台商經由香港、英屬維京群島及開曼群島以外第三地對中國的投資,因而此一研究依舊存在低估問題。

儘管低估,但上述數據仍然令人震驚。尤要者,它打破了馬政府所謂本土政權「鎖國」,以及與中國經貿往來太少的不實指控。事實上,台灣經濟不振的癥結,不在於對中國投資太少,而是太多,甚至在台灣經濟處於艱困期間,仍然大舉投資中國,簡直是流血輸出, 割肉餵虎,難怪台灣經濟逐漸走下坡。因此,振興台灣經濟之策,當務之急便須矯正「過度依賴中國」的弊端,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市場,而不是把台灣「鎖在中國」。而ECFA基本上就是在構築一中共同市場,提高台灣對中國的依存度,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方向。

馬政府在ECFA的談判過程中,只言利不說弊,在早收清單亦使出同樣的詐欺手法,只會對民眾玩弄數字魔術。早收清單上,我方在數字上以五三九對二六七,表面佔到了便宜,但那只是因為中國的政治考量,而讓台灣嚐到短暫甜頭,世貿組織規章講求互相開放,幾乎所有貿易障礙都要拿掉,例如貨品貿易有八十五%至九十五%項目,十年內關稅要變成零,如今國共兩黨因害怕台灣民意反彈,一直隱瞞後續談判對台灣的衝擊,然而,雙方卻建立每半年檢討一次的規定,十年內將有廿次談判,加上雙方文本裡,將明載「逐步減少或清除雙方之間實質多數貨品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障礙」,因此,弱勢產業固然得以倖免中國商品傾銷於一時,又豈能逃過永遠?屆時台灣所有產業均將受損,無一可以倖免。

而且,入侵台灣市場的,豈止是中國的低價黑心商品,中國服務業的開放來台,等於大開中國勞工來台的方便之門,如此一來,不僅剝奪了台灣民眾的就業機會,加上其經濟規模龐大,以及引進中國勞工薪資低廉,台灣的服務業恐非其對手,而服務業佔台灣GDP逾七成,佔就業人口六到七成,如果服務業不支倒地,等於是台灣經濟被連根拔起,徹底崩盤了,後果實在不堪設想。如此自殺式的ECFA,馬政府簽署在即,但對台灣人民而言,一定要用盡各種方法阻止馬政府的愚蠢行徑,方可免於覆亡,保住台灣命脈。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