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建再度凸顯馬政府的惡質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社論   
2010-08-07

去年八月,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中南部及東南部,超大的雨量導致山河嚴重受創,造成七百人失去性命,成千上萬家園、學校、交通設施被毀,高雄縣小林村慘遭滅絕,此一「八八水災」,明天將滿一年。儘管行政院長吳敦義以為災民興建永久組合屋數字,宣稱達成上級交付任務,昨晚有來自台東、屏東、高雄、嘉義等災民六百多人,北上夜宿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抗議馬英九政府不當的重建政策。

凱達格蘭大道的抗議,只是凸顯馬政府一年來從救災到重建過程,所暴露的粗暴、傲慢、無能等心態及行事特質。有如在野黨所指出,災後一七七○項重建標案,有將近兩成預算執行率掛零,另有三成未達五十%。這些數字所反映的,是災民至今無家可歸者大有人在,慘遭滅村的小林村仍有半數村民、一百多戶哀求馬政府「給我一個家」,孩子回不了母校就讀。同樣地,有些災區「斷橋都長草了,仍不見政府動工」,殘破部落、坍塌邊坡、斷橋崩路,仍有如「停格」在災難當時。有如來自高雄那瑪夏鄉災民以「亂」來形容馬政府災後一年的作為︰重建政策亂、花錢亂、工程亂。

國人記憶猶新,這場五十年前中部「八七水災」以來最嚴重的水患,馬政府從總統以降的高官,喜酒照喝,頭髮照理,大餐照吃,不但完全欠缺因應災難所應有的警覺與同理心,遲遲啟動的救災應變,也導致馬政府「聞聲救苦」、「苦民所苦」等口號反成絕大諷刺,也使得天災因坐失緊急搶救的「黃金時間」,進一步釀成人民受苦受難的人禍。小林村被滅之後的「頭七」,總統照樣為球賽開球,十幾天後才到現場。尤有甚者,馬政府災變之初應變遲緩,包括拒絕外援,隨後總統本人面對災民,言行舉止都與國家元首格調扞格甚大,不但受到社會嚴厲譴責,導致內閣垮台,馬英九個人民調,不論施政滿意度或信任度,自此低迷難升。

災後重建,從而本來是馬政府戴罪立功,向台灣人民展現其知過能改的機會。特別在國家遇此重大災變之後,國會迅速立法,完成重建條例,也寬列一千二百億元經費,加上社會各界,包括非政府組織及宗教團體,出錢出力參與,都是馬政府重建災區,協助災民儘早重建家園,揮別災難創傷及陰霾,邁向安居樂業的絕大助力。

然而,一年過去了,馬政府在災後重建的表現令人失望。從最基本的「苦民所苦」來說,由於受災區主要在山區及海邊,災民有眾多原住民,重建因此不但要針對災民的需求,更應特別考量原住民的文化。以興建組合屋為例,這原係安置災民居住之所需,但如果不是在災民原來居住或熟悉的地方,組合屋的建立地點便須與災民有所溝通。但馬政府一向欠缺與人民溝通的誠意,在馬英九「離災重於防災」的原則下,馬政府或許認為蓋好組合屋已是一大德政,卻無視原住民其實要求的是「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絕大部分仍選擇留在原鄉傳承部落文化。因此,災民對馬政府的抱怨,不只「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也不願溝通協調;原住民所抗議的「滅族重建」,指的便是這種「只有一種選擇」的重建。

兩年多以來,馬政府除了向中國傾斜超有效率、其餘百般無能特質,同樣表現在災後重建。有如積極投入重建的民間組織「綠色逗陣工作室」實地查考,阿里山有十九座橋梁斷了一年,三座重建完成的,都是民間人士所進行,政府該復建的則繳白卷;也有如高雄桃源鄉災民昨晚在凱道所指控的,一年來只完成一項重建。至於應該是更重要的,在重建災區的同時,應就小林村土石瞬間崩塌所出現的「深層崩壞」問題,進行台灣全面性的調查與防治,日本傳媒NHK派人前來探究,馬政府則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當然更談不上積極從「地質法」完成立法等途徑,以防小林村的憾事重演。

今年至今,尚未有颱風來襲,這是天佑台灣。吾人從一年來馬政府處理「八八水災」救災及重建看來,災民、輿論、公民團體及社會各界,必須給馬政府更多壓力,嚴厲監督,才是面對災變的趨吉避禍之道。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