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媒曖昧 在花博園裡滋長
新聞 - 新聞快報
作者 自由時報   
2010-08-30

記者鄒景雯/特稿

這真是好一個花博,好一個現形的紀念品。怎麼「郝」法?市府標案得標廠商不是前黨營事業,就是親郝媒體;現形了什麼?古人說一文錢逼死英雄好漢,講的是現實迫人,但是今之文人無品,卻是把監督制衡關係放兩邊,涉嫌軟硬兩手牟利擺中間,如此瓜田李下的政媒關係,若是國民黨二度執政的價值,只能說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花博像什麼?像一串肉粽,抓個頭就能牽出一大串。例如小小的紀念品,即能接連勾搭出兩起風波,先是中國製爭議,現在連製作的廠商是怎麼來的?都引人無限想像。原本大家不太理解,市民既然屬意台灣製,郝團隊訓令廠商更換即是,何須曲辭辯解、百般維護?如今真相大白,原來這廠商來頭特殊,是一家報社開設的子公司。其承包的還不只是紀念品,從票務、宣傳到行銷,全都「幸運」由其得標,根據市議員公布總計金額達上億元。

花博花了人民上百億,媒體組一家小公司就能取得逾億標案,這是怎回事?我們不好說有些人藉花博包山包海,能賺就賺,但是若是一手拿筆的人,另一手又要算錢,腦袋會不會打結?其寫出來的白紙黑字是報導、廣告、抑或是宣傳?需不需要對讀者說明一下,哪個角色才是真的?媒體包攬政府生意是否適當?這起事件絕對可以成為新聞科系討論的案例,或許大家也應該請做過政大教授的金小刀來開講一下。

撇開媒體自律與道德的問題,更有另個層面的爭議尚待釐清,那就是花博的開標流程究竟是怎麼回事?公開透明度能否得到外界信服?市府官員所謂「沒有其他廠商願意參與」,因此均由特定媒體得標的說詞,又是否禁得起事實檢驗?

小小紀念品都疑雲重重,花博其他標案又如何?問號如滾雪球般,一個接著一個浮現市府治理問題,看來實在夠檢調忙的,不查個水落石出,恐怕台北市民都將為之蒙羞,又如何對花博賦予期待?如果不願講清楚,或無法講清楚,郝市長還能選嗎?

Source: 自由時報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