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用心中國論述 不如專注台灣主權民生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社論   
2010-12-22

五都選舉結束後,二○一二大選又邁進一步,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走向,成為各界矚目的議題之一。民進黨中央是否感染了中國熱,也成輿論注意的焦點。近年國民黨向中國傾斜,危害台灣的事態非常嚴重,如果民進黨步其後塵,則台灣的未來幾乎不堪聞問。最近,從民進黨中央楬櫫的中國政策四大原則來看,至少在論述上尚稱有為有守,關鍵端在一旦與中國接觸,能否擋得住對方無所不用其極的拉攏、分化。

首先,民進黨中央強調,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應該「互惠而非歧視,和平而非衝突,對等而非從屬」。兩岸之間的互惠、和平,自為多數人所樂見,問題在於其前提是雙方對等不對等。馬政府經常自誇是「和平締造者」,實際上卻是基於「台灣從屬於中國」的國共共識。民進黨中央主張「對等而不從屬」,堅持了台灣的尊嚴,明顯有別於國民黨與馬政府。當然,民進黨中央仍應不斷強調,「台灣中國,一邊一國」,不能因為中國耍狠而避談,甚至從此不談。

其次,民進黨中央主張,從全球戰略平衡與區域安全的角度,思考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使台灣不陷於中國設定的一中框架。最近的國際形勢發展顯示,中國所謂的「和平崛起」,並未獲得美日等國家信任,朝鮮半島衝突事件的後續處理,尤其使美國重新將中國視為假想敵。然而,馬政府昧於國際形勢發展,依舊在一中框架中追求終極統一,與民主陣營漸行漸遠。民進黨中央的主張,趨向民主世界,而非鎖進專制中國,這才是合乎台灣的生存之道,也是對二千三百萬人的必要保障。

再者,民進黨中央主張,中國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須遵循民主程序,重大事項也必須由人民公投決定。對照馬政府視民意如無物,操控國民黨佔多數的立法院護航國共協議,且一再封殺人民公投案,民進黨中央此一主張,符合「主權在民」的原則,想必較能獲得多數民意支持。事實上,馬政府罔顧民意,失去台灣人民的奧援,故無法抗拒中國的威脅要索。台灣的民主是「軟實力」之所寄,若台灣與中國的交流規則由專制中國主導,則台灣的「軟實力」亦將為之癱瘓。

還有,民進黨中央堅持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作為與中國的最大區隔,並作為外交的戰略高點。馬政府執政兩年多來,台灣的自由、民主、人權全面倒退,同時,馬政府也從未以具體行動,呼籲中國尊重自由、民主、人權,劉曉波事件便是著例。須知,中國對內不民主,也就不會尊重台灣的民主。民進黨中央執此主張,雖然未必能促進中國的民主化,至少彰顯了台灣已經分享的普世價值,而不是像馬政府那樣照單全收中國的「開發獨裁」,把專制病毒注入台灣民主體制。

話說回來,我們不得不提醒民進黨中央,切莫在中國政策上犯了「為交流而交流,為開放而開放」的錯誤,尤其不要受到統派媒體慫恿,誤以為揚棄台灣主體性就是進步。過去有人認為,與中國交流,總比不交流好。而究其實際,國共交流卻給中國打開統戰的大門,讓其得以在台灣培植親中的政商集團。如今,國共兩個中國黨且聯手促統,垂涎中國市場的財團也不顧台灣人民的就業與生活,大舉前往中國助其發展經濟。此情此景,更見蔣經國「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確有先見之明。

一言以蔽之,中國政策無法操之在我,中國對台併吞意圖未除,民進黨中央與其在此著力,不如把台灣顧好,把民主顧好,把就業顧好,把馬政府監督好。民進黨要重回執政之路,不是靠中國的賞賜,而是靠台灣人民的選票。馬政府全面傾中,嘴巴說苦民之苦,諸多政策卻讓人民飽受失業之苦、實質薪資下降之苦。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民進黨傾聽人民心聲,捍衛民主價值,堅持台灣優先,關心國計民生,自能獲得多數選民的支持,一如過去幾次選舉那樣。老實說,這樣鋪設的重回執政之路,也比較腳踏實地。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