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滄桑史實 永遠不可抹滅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   
2011-01-03

記者蘇永耀/特稿

馬政府要「熱烈慶祝」建國百年,但翻開過去的一百年,什麼叫做「中華民國」?範圍變來變去。本土歷史學者直指,馬英九現屢稱「中華民族論」,想用血緣關係模糊掉台灣已是國家的事實,只會加深中華民國的合法危機。

國民黨從未代表過「全中國」

高舉「建國百年」,國民黨其實隱含某種暗示,即未放棄代表「全中國」。但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從歷史脈絡指出,從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成立,直到四九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國民黨從未代表過「全中國」。那段時間,「中華民國」至少存在兩個政府,國民黨僅是其中之一。他舉例,首任中華民國總統是袁世凱,國際所承認的是北洋政府;孫文之後才在廣州另成立護法政府。北伐後號稱統一,但不久即發生中原大戰;另外有毛澤東的蘇維埃政府、汪精衛的維新政府等,都不只一個政府存在。

那時候的台灣,到一九四五年為止,都還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李筱峰說,撇開帝國臣民的意識形態,相較於中國,台灣反而出現結構性改變,在廿世紀前半期,已具有近代化建設基礎。且當時台灣基礎教育相當普及,例如一九四三年學齡兒童就學率已達七成一;中國在廿年後才勉強達到這個數字。張炎憲也說,台灣人那時富足與繁榮,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日本。

主張台灣獨立 孫蔣毛都提過

台灣的表現,也讓此一時期中國的政治人物如孫文、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等注意到,並曾主張支持台灣獨立,脫離日本帝國主義。

例如一九二五年「孫中山與台灣」一書記載孫文說「在台灣的中國同胞,被日本壓迫,我們必須鼓吹台灣獨立,和高麗的獨立運動互相聯合」的聲明。三八年蔣介石發表「抗日戰爭與本黨前途」的演講也提到「總理以為我們必須使高麗、台灣恢復獨立自由才能鞏固中華民國的國防」。此外,三六年毛澤東接受作家史諾訪問時提到,朝鮮人民希望掙脫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枷鎖,我們熱烈支持他們爭取獨立的戰鬥,這點同樣適用台灣。四一年周恩來演講提到,「我們同情民族國家獨立、解放運動,不只協助朝鮮與台灣,也同情印度與南亞諸國的民族解放運動。」

當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日本放棄台、澎,雖被「中華民國」接收,但主權誰屬爭議也延續至今。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即說,那是對台灣的「軍事佔領」,並未擁有對台主權,此乃國際法的常識。張炎憲強調,蔣介石當時只是代表盟軍,即中美英蘇接收台灣;而納入中國版圖後英美也曾表異議。

陳儀深進一步說,二戰後的台澎,仍是盟軍統帥授權下的佔領狀態,不是中華民國領土。「陳誠日記」也記載,蔣介石曾指示當時的省主席陳誠說:「台灣在對日和約未成立前,不過是我國一託管地帶性質」。

台灣已民主化 主權早就獨立

張炎憲認為,一九四五年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後,日本並未立即與戰爭對象的國家簽訂和約,等於戰爭狀態尚未結束。其後,無論是舊金山和約還是台北和約,都沒有說明日本放棄台澎後是歸屬中華民國。也就是說中華民國至今仍未合法承接台灣這塊土地;台灣歸屬還未定,中華民國並非「合法統治」,充其量只算「有效統治」。

一九四五至四九年,受到中國大陸國共內戰波及,台灣經濟加速惡化,尤其國民黨在台無限制發行貨幣,使得物價指數惡性上漲達萬倍以上。之後雖然以「一元等同舊台幣四萬元」方式,改發行「新台幣」,但經濟秩序仍混亂;直到五○年韓戰爆發後隔年,在大批美援抵台才告穩定。

對馬政府的「精彩一百」,李筱峰說,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開國時,統治範圍為「秋海棠」,不包括台灣。四九年以後顛倒過來,只統治台灣,沒了秋海棠。但國號居然還相同,這種「世界之絕」,或許才能叫「精彩」。這就像有個缸子裡面裝滿白米,外面貼著「米」的標籤,這是「名副其實」。但後來米都沒了,缸子裡改裝番薯,還硬拿著標籤說這是「米」,這怎麼說得過去!

張炎憲也說,國民黨來台就宣布全世界最長的戒嚴令,又實施動員戡亂,讓兩蔣得以當總統當到過世。佔領台灣不具合法性,又用非民主程序統治,甚至鎮壓異己、屠殺百姓,如此血腥紀錄,又有何榮耀可言。

藍營談血緣論 模糊獨立事實

對近廿年的「中華民國」,陳儀深認為,自從台灣民主化後,以中華民國為名的台灣已成為主權獨立的新國家;其領土範圍是台澎金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毫無關係。但國民黨不接受這種史觀,這是其最大困境。

張炎憲也說,民主化的台灣,中華民國可說已邁入「第二共和」,原可確立政權的合法性。

但張炎憲質疑,現在國民黨的領導人物馬英九、連戰、吳伯雄等,言必稱中華民族,想用血緣論來模糊,並曖昧化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這種還拿兩蔣時代代表全中國的民族觀看待「中華民國」的作法,等於重回、並加深其過去的統治合法危機。

Source: 自由時報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